|
觀念平台-享受吧,一個人的過年
在社會階級類屬中,我是非典型失業的敗犬,白話文意思是,我是已過適婚年齡的單身女性,工作收入微薄。在台灣,這樣的群體並非少數,許多人和我一樣也活得很自在。不過,除夕春節對我是一大考驗。
我對過年一直存有難以克服的情結,這或許和我提早結束童年,並且親身經驗拚年關的辛勞有關。過年於我,很早就不是穿新衣、戴新帽的兒歌情景。
但是,我畏懼、厭煩過年,不僅和貧窮經驗有關。一、二十年來,每到農曆春節前數天開始,我就會出現一種「春節症候群」,症狀包括:莫名的心悸、恐慌、偏頭痛或嚴重健忘、精神恍惚。隨著年節腳步接近,病癥也會加重。這狀態要到春節結束,大家重新正常生活,我也就不藥而癒。
過年這件事,讓我最頭痛的部分就是回家團圓。我的原生家庭沒什麼大問題,雖談不上是模範家庭,但父母、手足也都安分守己。問題是出在我這隻黑羊,無法享受家人團聚氣氛。
如果要仔細深探原因,有一個可能因素是,我在少小離家,獨自居住多年,漸漸成為一個孤僻又孤獨感很深的人,即使和家人相處,我也並不覺得自在。這種橫亙在親人中間的疏離感,是一種人性的異化現象嗎?
但,我們的傳統價值觀,要求家庭成員在具有國族傳承文化象徵的大節日盡人倫孝道。即使,有的家庭夫妻貌合神離,有的親子、手足關係淡漠,有的妯娌充滿妒恨。一部運轉不順的家庭機器,在歲末回廠大修時,表面都要扳金得光滑亮麗,忘卻家庭會傷人的實情。
面對春節,每年,我都問自己要戰或是要逃?而有時是且戰且逃,更多時候是無可逃遁於天地間。在父母眼中,單身的人不回家過年就形同孤魂野鬼。家人輪流用電話道德勸說,最後,我也總勉強自己回家。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大家安心,我的解釋是屈降。
我也曾經在國外過年。有一次農曆年前途經香港,心中算定,就留此過個清淡的年吧!大年三十的黃昏,香港的灣仔街道上,人人拎著大包、小包,胳臂夾著一把帶花帶葉的桃枝,港人步伐快,十足急景凋年,我徒增過客的異域之感。
當我走往創作後,時間比錢多,出國過年不是我的選項,因為想要旅行,實在不需要和上班族搶春節旺季的機位。不想回家過年,有時會招惹朋友悲憐,還是認定你是個無主孤魂,邀我去吃年夜飯。我去過不同的朋友家,朋友及家人都熱情洋溢,菜餚豐盛。然而,當我踏上歸途仍有很深沉的寂寥感。
對了!並非人在哪裡的問題,我領悟存在心底的年獸,數十年來,牠總是一再把我推入恐懼的深淵,將我與寒假作業沒寫、即將開學、過完年換工作等各種焦慮的記憶綁在一起,讓我捲入混亂的過年潮。
今年,我決定力抗年獸,做好戰鬥的心理建設,準備足夠的精神和物質存糧。對於一人獨自過年,不必產生內疚。畢竟,一年有三六五天,若我有心探視父母和姊弟妹,並不一定要在這段時間。享受吧!我要一個人過年。
(作者為作家) |
|
|
|
|
|
|